二十世紀初,已出現三種機動車輛來取代馬車,即蒸汽汽車、電動汽車與汽油內燃引擎車。
當時三種動力系統並存,各方都想推展其事業,到1912年電動汽車發展到最高峰時,美國境內已有100家工廠每年生產1萬部電動汽車,當時的電動汽車車速為15~25km/hr,續航力約為50至80公里。
電動汽車90%的能源使用效率雖比汽油車的15%來得高,但汽油的高能量密度與較低價格讓電動汽車逐漸落敗。
當時蒸汽車每跑15公里就要加水,電動汽車每跑45公里就要充電,而汽油車加一次油就可跑上240公里,勝負立見!
Henry Ford於1902年成立Ford Motor Company後,內燃機車銷售量迅速成長。
由於規模經濟的效果,1912年電動汽車一部賣1750美元,而汽油車一部售價卻只有550美元,加上行程較遠、汽油價格低。
另外排氣管滅音器與電子啟動引擎的發明,讓汽油車在1912年之後便佔有美國所有的電動汽車市場。
至1935年美國電動汽車工業便完全消失,而日本係約至1954年,電動汽車才從道路上消失。
然而在歐洲,尤其是英國,電動汽車仍持續使用。
由於英國的牛奶配送體系,其沿途需停靠多站,且車速不超過時速20公里,故電動汽車仍很經濟。
至1982年英國仍有33000輛的電動牛奶配送車在運轉,是目前全球唯一具使用電動汽車傳統的國家。
電動汽車的熱潮直到1960年能源危機之後,才再次捲土重來,加上近年對環境保護的重視,使各國車廠均投入大量資源投入電動汽車的研發與產銷。
(參考資料:http://www.ba.ncku.edu.tw/chen/%AC%EC%A7%DE%BA%DE%B2z/t12.htm)
電動汽車:
電動汽車(Electrical Vehicle,簡稱EV),使用的是蓄電池,只需要做化學反應就能提供車子動力。電動汽車的發展,早期目的是為了能源危機,今日則為了環保而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