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1996年5月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公開宣布進軍電動汽車產業之後,投入電池等相關領域開發,並因此介入汽車製造領域,為台灣掀起了另一波電動汽車熱潮。
其決定三年內將由台塑及亞太投資公司合力投入數百億資金建立台灣電動汽車上下游完整產銷體系。
亞太投資公司與美國通用汽車公司轉投資的OVONIC公司合作研發電池技術,並共同成立了「泛亞科技公司」,引進鎳氫電池的生產線,進行電池的量產化成本分析作業。其電動汽車發展技術以電池和動力系統為突破點;產品則朝純電車與混和式電動汽車雙向進行。
該公司並於1996年11月在台展出「亞太一號電動概念車」(AP-1)的純電車,造成台灣轟動和全球車廠的矚目。
原因在於AP-1與世界主要車廠性能相近條件下,其售價約7,000美元只約有其他車廠價格的1/4,造成電動汽車壇的震撼。
由於AP-1純電車的成本和充電站不足的考量;亞太投資公司未來將以發展汽車、鎳氫電池共用、互換的「混和式電車」(Hybrid EV),並以2人座之1500C.C中型車為發展路線。
「王永慶表示,克服充電問題之後,就離商業化不遠,預估1997年將陸續完成幾輛成型電動汽車,若市場接受度高,則將開始嘗試量產。
初期產能10萬台左右,將以外銷為主,幾年內達成100萬台水準」(中國時報,85.11.1;29版)。
亞太電動汽車的目標市場,並非要滿足長程旅途使用,而是放在年輕人上下班、上學,家庭主婦買菜送小孩上學等用途;也針對機車及小轎車的中間市場,每日適合行駛里程為10-40公里左右。
亞太投資公司計畫在雲林離島工業區內覓地籌設年產20萬輛電動汽車的車廠,起初以內銷台灣市場為主,投產第三年起計畫出口至上海、廈門等大陸大都市及新加坡、香港、曼谷,五年後外銷到歐美、日本等先進國家。(工商時報,85.10.22)。
國內最大的汽車製造業者裕隆集團,更結合國內IT、機電產業業者的產業優勢條件,以及成熟的汽車零組件產業上下游族群,投入新世代電動汽車開發。
機電大廠東元集團、台全電機,也與裕隆集團旗下的華創車電合作,計畫在三年內開發出插電式油電混合動力車(Hybrid)。
裕隆汽車總經理陳國榮透露,看好電動汽車未來將成為交通工具的主流,裕隆除了投入電動汽車的研發,未來更可能從專業汽車代工廠,跨足生產電動汽車。
電動汽車:
電動汽車(Electrical Vehicle,簡稱EV),使用的是蓄電池,只需要做化學反應就能提供車子動力。電動汽車的發展,早期目的是為了能源危機,今日則為了環保而推展。